金榜之路
学大陪你
个性化辅导
400-062-4008
            注册 | 登录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2015年高一生物课文微生物放线菌和病毒课件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5-05-15 19:08:51


高一生物学习中,我们会学习到微生物放线菌和病毒这个基础知识。针对生物知识的学习,我们学大教育专家为同学们带来了,2015年高一生物课文微生物放线菌和病毒课件整理,希望对你的学习带来帮助。

教材分析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北师大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18章第1节。本节内容包括3个方面:1、微生物的种类;2、微生物的特点; 3、微生物的生活。 主要阐述微生物是生物圈中种类繁多、分布广泛、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由于微生物的代谢类型多,代谢强度高和繁殖速度极快,使其成为生物圈中的重要成分。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微生物只是有一个模糊的概念,真正准确认识的学生并不多。而本节知识涉及的都是微观生物,对于学生的掌握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抽象的理解有困难,但是形象的理解相对则比较容易。因此在实际教学中,通过直观的图片演示,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知识的基础上,可以纠正、加强他们的认识。对于教材中安排的探究性活动,平时学生虽然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是缺少足够实践,虽然有探究的积极性,但探究的科学性把握不到位,需要教师的帮助和引导。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简述什么是微生物,列举常见的类型;

(2)概述微生物的生活及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2.能力目标

通过探究活动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设计能力、收集材料和处理材料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活动的学习使学生具有实事求是的探究精神和重视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重点:微生物及其种类,代谢方式及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繁殖特点。

教学难点

难点:探究身边是否存在微生物,微生物的代谢方式及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

本节课我采用的不是传统的灌输式,而是结合了直观教具(特别是图片),通过问题衔接知识点,由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组合作交流探究活动结论,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学法指导

(1) 学生课前预习。

(2) 课堂交流:师生交流,学生学会在教师引导下归纳总结知识点。

(3) 小组合作:上课之前学生按事先分组,进行探究活动

(4) 小组交流,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分析选择,培养综合能力。

(5) 自主学习:课后学生收集相关材料,完成“假如地球上没有微生物”活动,培养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具准备

提前准备课堂教学的细菌、真菌、病毒等的图片和资料。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的主导活动 学生的主体活动

新课导入 展示一组常见的微生物的图片:如引起“非典”的冠状病毒的图片,不同种类细菌图片,提出问题:这种肉眼看不见的物体是什么?属于生物吗?

从而引出本章本节内容:生物圈中的微生物。

观察

思考

微生物及其种类和分布

提出问题:

1. 什么是微生物?

2. 微生物有哪些种类?

3.微生物的生活环境怎样? 阅读课本有关部分内容,分析,归纳出三个问题的答案。

归纳:

1. 微生物: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

2. 根据细胞结构特点,分别介绍单细胞微生物、多细胞微生物、无细胞结构微生物。

3. 微生物主要生活在土壤,动植物体体内或体表及一些恶劣环境,因此微生物分布极广。

倾听

理解

记忆

探究活动:探究我们身边是否存在微生物。

既然微生物分布广泛,我们身边是否存在呢?看课本53页活动内容。如果制作一种培养基,为微生物生活提供必须的营养物质,微生物就会在培养基上迅速繁殖和生长,就形成了肉眼可见的微生物菌落。少量的微生物我们肉眼看不到,但大量的微生物聚集在一起,我们就可以用肉眼观察到了。 我们如何设计探究实验来探究我们身边是否存在微生物呢??请学生分组谈论并设计实验方案。 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探究我们身边的微生物”为主题充分讨论,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结果的预测。 最后全班交流。

分析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并提出最合理最可行的实验方案,要求学生课后按照实验设计完成整个研究活动。

倾听 思考

微生物的生活

1.问题引入:微生物作为生物应该有着生物的一些基本特征:如生长,繁殖等,微生物是如何生活和繁殖的? 2. 展示相关图片,重点介绍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及其在生物圈充当分解者的作用。对比大多数动物,简介充当消费者的微生物,特别提示病毒这类微生物,过着寄生生活,充当消费者。对比绿色植物,简介充可以自行合成有机物的微生物,在生物圈中充当生产者。最后简介根瘤菌的固氮作用。

倾听

思考

归纳:微生物的生活方式多种多样、代谢类型多

微生物的繁殖特点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56页第1自然段,由学生自行比较人和大肠杆菌的繁殖速度、肉牛和酵母菌合成蛋白质的速度。 自学阅读。

得出结论:

微生物繁殖速度

极快。

总结 微生物及其种类,代谢方式及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繁殖特点。 倾听

知识迁移 夏天,鱼的内脏埋在土壤里,一段时间后内脏不见了,什么原因?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

第18章 生物圈中的微生物

第一节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一.什么是微生物

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

二.微生物的种类

1.单细胞微生物: 细菌 放线菌 蓝藻 等

2.多细胞微生物: 霉菌 蘑菇 等

3.无细胞结构微生物:病毒 类病毒 朊病毒 等

三.微生物的生活

1.腐生微生物:分解者、作用

2.寄生微生物:消费者

3.自养:生产者

4.固氮作用

四.微生物繁殖特点:繁殖速度极快

作业:1.导学园地

2. 完成“假如地球上没有微生物”活动

教学反思: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并结合探究式教学,让学生体验到了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乐趣。

在上面文章中,我已经为同学们带来了,2015年高一生物课文微生物放线菌和病毒课件。希望你按照我们的教案学习生物基础知识点。

网站地图 |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062-4008 | 服务时间:8:00-23:00(节假日不休)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02-8926 举报邮箱:info@xueda.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京ICP备10045583号-6 学大Xueda.com 版权所有 北京学大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32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0009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00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