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之路
学大陪你
个性化辅导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父母要对孩子进行感恩培养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5-05-02 19:10:46


家庭教育是我国教育重点,但是很多小学生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知道家庭教育的重点是什么。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学大教育专家为同学们带来了,父母要对孩子进行感恩培养知识讲解,希望你好好利用我们的总结。

建议1

从另一个角度看待感恩

孩子的感恩,有时会藏在行动中,需要父母去发掘。

父母想为孩子建立感恩的心,第一步反而是调整自己内心对于“感恩”的标准。父母要明白,对孩子的付出与收获是不可能对等的,也不要强求在短时间内看到反馈。儿童的心智、语言表达尚未发展成熟,儿童往往更多通过行为来“说话”。从感恩的角度来说,以下行为是儿童常见的表达对别人感恩的方式。

记挂

孩子在外面吃到好吃的东西,可能会悄悄留下一些,拿回家给父母:“这个是我留给爸爸妈妈的。”从孩子的惦念中,就表达了对父母的感谢。下雨了,我们会想:“不知道爸爸外出有没有带雨伞呢?”降温了,我们又会想:“不知道妈妈有没有穿够衣服?”这些对父母的牵挂,其实也是对父母感恩的表现。

担心

有些时候,孩子看到父母受伤、生病、难过的时候,可能会表现得特别“粘人”,总要跟着父母、缠着父母,这是孩子担心父母的表现,也是孩子表达自己希望父母好、希望父母快乐的心愿,也是在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感谢。

自律

家长也许忽略了,原来孩子自律也是对父母的一种回馈。家长也许会发觉,当夫妻吵架时,或自己生病时,孩子会特别听话。孩子会自觉吃饭、洗澡、做作业,自发地完成自己需要做的事,也许当中有害怕的情绪,但孩子其实也在想:“我听话一点,爸爸妈妈是不是就不会吵架了?”“我乖一点,妈妈是不是就会快点好起来呢?”孩子用自己的行动、自己的方法帮助父母,不给父母、家里增添麻烦,也是报恩、感恩的表现。

也许,当孩子用更直接的语言和行动来表达,例如说“妈妈,谢谢你”,或给你倒杯热茶,说“爸爸,你辛苦了”,父母会更容易明白孩子的感激之情。但张欣华表示,并不是每个孩子都善于表达,对于孩子是否怀有感恩的心,不一定要在看得见、听得到的层面去寻找,有时候孩子的感激之情会藏在他的行动中,需要父母去发掘。

建议2

帮孩子张开发现美好的眼睛

为什么人会有感恩的心?那是因为我们发现、记住了别人对自己的好,所以我们会感谢。在日常生活中,张欣华经常通过一些小技巧,帮助孩子张开那双“发现别人对自己好,看到别人为自己所付出”的眼睛,从而培养孩子感恩的心。下文的三个事例,就是她自述的亲身经历。

“记不记得那时候,爸爸是怎么做的”

爸爸生病了,孩子担心地跑到床前,用小手摸了摸爸爸。我在旁边对他说:“看来你很担心爸爸,记不记得你病了的时候,爸爸是怎么做的?”孩子想了想说:“爸爸带我去看医生,抱着我打吊针,还煮东西给我吃。”其实当孩子在回忆时,已经在感恩。有时不用父母说明,引导孩子自己去回忆就可以了。

“看来她很惦记你”

女儿生病没上学,晚上同学小丽打电话给她,告诉她今天上课的重点和老师布置的作业。女儿挂了电话后,我问她:“是你让小丽帮你记下今天的课程重点和课后作业的?”女儿摇摇头。“喔,看来小丽很惦记着你,自发地帮你做了很多事情,还特意打电话来告诉你。因为她,你才知道明天要交什么作业。”在家长眼中这可能只是一件小事,但也是一个培养孩子感恩之情的好时机,让孩子去发现,因为别人在自己困难的时候给予帮助,才令自己更快、更容易地渡过难关。这样做比起教导孩子“记得向别人说谢谢”更能培养孩子感恩的心。

“奶奶留意你在乎你,特意为你做喜欢的菜”

有一天我要加班,老人来我家帮忙给女儿做饭。回到家,我问女儿今天吃了些什么,女儿开心地数了一堆她爱吃的菜。我问:“为什么奶奶会做这些菜给你吃?”女儿想了一下说:“可能是奶奶知道我喜欢吃这些菜。”我回应:“看来奶奶平常很留意你、在乎你,她知道你喜欢吃什么,所以特意来做给你吃。”听到这些,孩子会接收到一个信息:原来别人很在意我,这一切都是别人特别为我做的。

张欣华表示,父母在帮孩子张开发现美好的眼睛,培养孩子感恩的心时,应该把引导的重点放在别人对他的行动和付出上。说出别人为孩子付出了什么,比从形式上的告诉孩子“别人帮了你,你要感谢别人、报答别人”有效得多。当孩子接收到很多温暖的信息,知道有这么多人爱自己、关心自己时,孩子的心就会变得更柔软,更珍惜别人的好,也更愿意付出自己。

父母要对孩子进行感恩培养 ,就是上面文章中为同学们带来的知识点了。只要你认真阅读我们带来的知识,就可以轻松开展家庭教育。

网站地图 |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 服务时间:8:00-23:00(节假日不休)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02-8926 举报邮箱:info@xueda.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京ICP备10045583号-6 学大Xueda.com 版权所有 北京学大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32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0009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00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