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之路
学大陪你
个性化辅导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高一语文教学案-包身工教案12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5-10-30 19:55:40


我们大家知道想要学生把语文学好,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更加认真的备课才行,为了帮助大家的教学工作,下面就是我们学大专家为大家准备的这份高一语文教学案-包身工教案12,希望大家能借鉴一下。

导语设计

情景导入

当我们坐在教室里,汲取知识的琼浆时;当我们漫步在阳光下,欣赏周围的美景时;当我们围坐在小桌旁,和家人幸福地交流时,我们不会想到,还有一群和我们年龄相仿的同龄人,她们的生活里没有阳光,没有自由,没有欢乐,只有没日没夜的工作和忍受非人的折磨,她们的生活到底是怎样的呢?就让我们大家一起走进夏衍的《包身工》。

文本解读

知识积累

一、文学常识

1.作家作品

夏衍先生原名沈端先(1900-1995),优秀剧作家,戏剧运动的组织者、领导者,杰出的新闻记者、政论家,主要进行话剧和电影创作,长期而多方面从事创作实践。著名的电影剧作有《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并改编鲁迅的《祝福》、茅盾的《林家铺子》为电影剧本。解放后任文化部副部长。

2.报告文学,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散文的一类,是文艺通讯、速写、特写、采访报告等的总称,是文学创作中的“轻骑兵”。可以写人,可以写事,也可以写问题。因为它是“报告”,就要求所反映的是真人真事;又因为它是“文学”,就要求反映出来的真人真事具有典型性,允许一定的艺术加工。其特点:新闻性、文学性、真实性。

二、基础积累

1.字音

水门汀(tīng) 弄堂(lòng) 褴褛(lán lǚ) 游说(shuì)

契据(qì) 铁锭(dìng) 骷髅(kū lóu) 船舷(xián)

荤腥(hūn) 皮辊(gǔn) 执拗(niù) 惺忪(xīng)

2.词义

游说:文中指四处活动,用谎言劝说别人。

见机:看情况(办事),文中是“知趣”的意思。

施与:以财物周济人。

生杀予夺:指统治者掌握了生死赏罚的大权,横行霸道,对人民生命财产随意处置。生,让人活着;杀,叫人死亡;予,给予;夺,剥夺。

呻吟:病痛时发出的声音。

一听天命:全听凭命运的安排。一,全;听,听凭,听任。

信息筛选

一、作者为了更好地表现包身工的悲惨遭遇,集中写了她们一天的生活,请同学们找出来并进行评价。

明确:1.四点一刻:起床情形 居住低劣

2.四点半钟:早饭情景 饭食粗劣

3.五点钟:劳动情况 条件恶劣

4.黑夜:收工情况 悲惨命运

二、根据包身工的活动,给文章划分层次。

明确:全文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东洋厂的每一个锭子上面都附托着一个中国奴隶的冤魂!”)按时间顺序,抓住包身工们一天生活的三个场景,从住、吃、劳动条件等方面描述了包身工的苦难生活。

第二部分(从“两粥一饭”到结尾)是全文的总结,作者概括了包身工们的非人生活,并提出了自己的愤怒控诉。

能力提升

作者是怎样写包身工这个群体的生活的?

提示:为了准确而深刻地再现包身工制度的黑暗、残酷,作者精心选材,描写了包身工一天的生活状况。他所使用的手法是“点面结合”。所谓“面”,就是一般的、概括性的材料;所谓“点”,就是一些典型人物、典型事例和典型的细节。这两方面的材料是骨架和血肉的关系。“面”上的描述搭起了一个包身工悲惨生活的基本框架。“点”的刻画,则是填充其中的具体材料。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在文中找出哪些是“面”,哪些是“点”。(学生分工合作)

明确:“面”上的描写,主要指的是人物的群体描写,课文写包身工的起床、吃粥、像放鸡鸭一般地走进工厂、在工厂忍受各种威胁的情景,都是先作一下概括性的叙述。比如清早起床的场景,开场便是一个凶恶男人破口大骂,在这叫骂声中,包身工们出场了,穿衣、提鞋、小便、胡乱地踏在别人身上,半裸体地起来开门,提着裤子争夺马桶……这里面,作者并没有具体刻画哪一个人物,而是速写式地描绘出人物的群像。包身工是一个群体,描写她们的生活,必须通过整体速写,才能得到全面的表现。

但是,仅有这些概括的描述,会显得单薄。于是作者选取了一些典型人物和典型细节。比如文中三次提到的“芦柴棒”这个人物。第一次,由老板喊她的名字而写出她那“手脚瘦得像芦棒梗一样”的外貌。第二次写她病倒了,尽管是急性的重伤风,尽管“她很见机地将身体慢慢地移到屋子的角上,缩做一团,尽可能地不占地方”,尽管她“用手做着手势,表示身体没力,请求他的怜悯”,但是,老板为了不丧失一天的利润,还是要用各种毒辣的手段来强制她做工。第三次写她身体瘦得像骷髅一样,甚至连“抄身婆”都不愿意用手去接触她的身体,即使这样,老板也绝不放她回去。“芦柴棒”是众多包身工中的一个典型人物。这里,作者虽然写的只是一个“芦柴棒”,但是读者看到的却是成百上千个“芦柴棒”。“芦柴棒”遭毒打、受折磨的情景,是包身工经常受到的虐待和污辱的缩影;老板要芦柴棒“做到死”,也是每个包身工们最终都不可逃脱的厄运。通过对“芦柴棒”悲惨遭遇的描述,具体而深入地反映了包身工被压榨、被摧残的悲惨命运。

另外,还有一些典型事例,比如没吃上粥的包身工,接受老板娘亲自制作的“美食”;典型细节,如她们“在离开别人头部不到一尺的马桶上很响地小便”,“半裸体地起来开门,拎着裤子争夺马桶”等,都使得包身工们的苦难生活生动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合作探究

课文中用到的材料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新闻事实,一类是背景材料。这两方面的内容在课文中是如何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

明确:文章在叙述了一些新闻事实之后,往往引入一些背景材料,揭示包身工制度的起源、发展等情况。中间都有一些转折性的词句,使得衔接自然流畅。比如写四点一刻被骂做“猪猡”的包身工起身的情景之后,就以“但是,她们正式的名称却是‘包身工’”一句作为过渡,写这些乡下姑娘是如何被带工老板骗到城里来的。在介绍了四点半钟包身工们吃粥的情景后,就用“廉价的机器”来衔接,引出了日本厂家特别愿意雇用包身工的原因,对包身工受剥削、受压榨的情况作了具体、详细的介绍。

课堂小结

全文以时间为线索,向我们介绍了包身工一天的生活和工作。作者选取包身工普通一天的生活和工作作为内容来写,其中既回顾她们成为包身工的农村原因和城市原因,并以几个主要人物的命运贯穿全文。同时作者又运用多种表现方法,将自身的深切感受、全部爱憎和着包身工的血泪一起喷出,情真意切,使作品既有新闻作品的真实性,又有文学作品的生动性,具有强烈的鼓动性和说服力。

作业设计

1.文章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请找出来并分析其作用。

2.找出文章中的数据,分析这些数据有何作用。

我们学大专家为大家准备的这份高一语文教学案-包身工教案12,希望大家能好好的学习和借鉴一下,相信对大家的语文教学工作有一定的帮助。

网站地图 |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 服务时间:8:00-23:00(节假日不休)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02-8926 举报邮箱:info@xueda.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京ICP备10045583号-6 学大Xueda.com 版权所有 北京学大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32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0009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00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