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之路
学大陪你
个性化辅导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2014年广东化学高考分析及2015年学习指导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4-07-18 14:34:53


    2014年广东高考化学延续了2013年的命题方式,题型依然为(6+2+4),整体难度和考试内容趋于稳定,但因为问题新颖,考查方式灵活,考生可能感觉难度较往年偏高。卷中对考纲中要求的能力考察相当到位,并且体现出回归教材基础知识、适度减弱计算、加强文字表达、重视知识应用、更加注重对学生信息获取和实验推理能力的考查。下面对2014年广东高考化学试卷进行详细和全面的分析:

    一、总体分析

    1、考试内容分值分布——各模块知识内容无明显变化

    整体而言,今年广东卷化学的内容并没有太大变化,与2013年各内容模块分值分布接近。

  2014年广东省高考化学试卷分值分布:

2014年广东化学高考分析及2015年学习指导

    2、命题特点——选择题难度提升,非选择题更为灵活

  2014年广东理综卷化学内容的出题延续了2013年的出题风格,回归课内,放弃了对边缘知识点的考察。整体上考查的内容、题型都没有发生太大变化,延续了过去三年各个考点的考查,在题目的问题设计方面可谓亮点十足,若做不到对高中化学知识的融会贯通,则很容易出现无从下笔的情况。

  变化一:选择题难度有所上升。2014年单选题11、12题所考察的串联式原电池以及溶液中离子综合问题,难度较2013年同类型题目有着显著的上升,仅按照课本例题给出的简单模型进行学习与记忆的学生容易在这两题出现误判。

  变动二:冷门知识点的减少,提问方式更为灵活。2013年在四道非选择题中出现的部分知识点,如较少考察的等效氢问题。而今年的化学卷中出现的内容则几乎全是高频考点,没有所谓的冷门知识点。这也就导致题目的区分方式集中在了对题中信息的提取理解能力与课内知识融会贯通能力,这两方面。如第30题有机题中的广东特色问法,类似反应;第32题,工业流程第四问,加入乙酸乙酯产生沉淀(实为乙酸乙酯水解消耗溶液中氢氧根,促进偏铝酸根水解产生沉淀)。

  变动三:对化学实验考查重视实际解决问题能力。最后一题,化学实验题延续了2013年风格,放弃了课外信息探究题,而是以一道类似课本例题的反应速率影响条件探究实验入手,要求学生对化学实验非常熟练,最后的表格设计对于目前对实验化学练习不多的广东考生而言,虽然难度相对不大,突然出现还是很容易形成心理干扰的。

  3、命题趋势——撇去冷门知识点,回归课内三大能力考察

  2014年高考的四个非选择题中,相比2013年,没有进行反应速率的定量考察,计算量方面进一步减小。换言之,化学反应原理部分的相关计算仍将延续保持,这在反应原理题(31题)的整体风格延续上可以看出。虽然降低了对计算方面的考察力度,2014年高考化学卷对实验的考察不仅量足,且角度多变,除了往年常见的物质分离与提纯外,对实验装置图的绘制今年考察了两道题;另外33题实验题中对实验设计与数据记录、现象的预测与描述进行了全方位的考察,可以说是体现了有关部门的加强对知识应用考察的要求。

  整体上看,今年试题的命题可以说是对考纲三大能力要求:融会贯通能力、分析解决问题、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的全方位考察。    

    二、试题分析

                                   2014年广东高考化学题型分布表

题型

  题号

对应知识点

难易程度

分值

单选

7

有机物、无机物性质

4

8

离子共存

4

9

无机物性质、实验

中等

4

10

阿伏伽德罗常数

4

11

  电化学

中等

4

12

溶液离子平衡

中等

4

双选

22

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

中等

6

23

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

6

综合大题

30

有机合成题

中等

15

31

化学反应原理题

中等

16

32

工艺流程题

较难

16

33

实验探究题

17

                                 2010~2013年选择题题型分析

2014年广东化学高考分析及2015年学习指导

                                 2010~2013年有机合成题型分析

2014年广东化学高考分析及2015年学习指导

                                 2010~2013年化学反应原理题型分析

2014年广东化学高考分析及2015年学习指导

    相比于2010~2013年改革后的这五年,今年的化学试题总体来说,选择题、有机合成题、化学反应原理题相对简单,题型较固定,但稳中有变。非选择题工艺流程题、实验探究题出题新颖,引入新的命题方式,加大学生提取信息,图表分析,和综合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具体分析如表:

                              2014年广东高考化学题型分析表

 

稳(固定题型)

变(非固定题型)

难(较难题型)

 

选择题

7、9、22题有机、无机常识题

11题电化学(已两年没有出现在选择题)

11题原电池与电解池的串联装置(原理分析较难)

 

8题离子共存

 

10题NA问题

 

12题溶液中离子平衡的综合图像(图像较生疏)

 

12溶液离子平衡

 

23题元素周期律

 

综合大题

30题有机推断题

分子式的书写;有机物的官能团性质及方程式

没有明显地考察同分异构体和有机仿写题;考察了高聚物的单体问题

 

 

31题原理题

盖斯定律(知三求一型);图像分析;三段式的计算;

与有机物的结构相结合

从图表中提取信息

 

32题工艺流程题

流程过程分析及方程式的书写;操作与目的;利用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与电化学作图相综合(与去年的原电池作图有相似之处)

第(1)小题的答案隐含在第(2)小题内部,比较隐蔽,但是对学生的打击不小;双水解反应应用到有机物中,首次出现,难度更大

 

33题实验探究题

综合程度极高;学科基础要求极强

较为生疏的电子转移表示问题;设计实验表格

设计实验装置和数据表格(非常陌生、难度很大)

 

    三、对2015年高考的启示——稳中求变

    高考作为选拨性考试,应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和一定的稳定性,所以2015年高考还是遵循着稳中求变的总体思想。对于新一届的高三学生,在学习和复习中注意以下几点:

    1、把握住主干知识、基本方法不动摇

    试题考查的知识仍然是中学化学的主干知识如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元素及其化合物、有机化学、化学实验、化学计算以及实验探究。例如在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时把握住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结构、性质、用途这根主线。

    在具体知识方面,元素性质部分应继续重视和离子反应与氧化还原、电解质溶液中的化学平衡两部分内容的综合;反应原理部分除与元素性质综合外,还需巩固涉及计算的基本概念;有机部分则仍需关注各类物质(及对应的具体官能团)之间的转化关系。在具体的能力方面,将基本实验操作与工业流程图相结合,从图表中充分获取信息,以及运用计算解决守恒量,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合适实验原理与设计过程的能力,都需要在备考中集中练习。

    2、重视教材,吃透教材,精做历年广东高考卷,选做适量模拟卷

    高考题中有许多题直接取材于教材中,后期复习要多翻教材,不要让教材成为毕业后的“新书”。精做高考卷是从“做题”到“研题”的过程,建议学生要做近10年的广东高考题,一定要落实到题目的考点、设问的方式及题目内在逻辑,多想、多思、多对比、多总结。将平时做题的心得记在笔记本上,便于总结和考前复习。

    3、重视信息给予题,适当关注课外知识

    关注一些题目或课外读物中遇到有用的价值信息,比如遇到有机综合题中一些常见特殊的反应时,关注反应条件和断键与成键的位置,这样之后出现类似的反应,大家会感觉比较亲切,有助于做题的效率提升。

    4、注重文字表达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化学阅卷“按点给分”,一个问题可能对应一个或几个考查点,考生在平时答题时,不仅仅要会做、有思路,还需要答题时要“科学、规范、正确、简洁”,文字题回答得好,能够体现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理解与表达能力等。学明白,更要会说明白。

网站地图 |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 服务时间:8:00-23:00(节假日不休)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02-8926 举报邮箱:info@xueda.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京ICP备10045583号-6 学大Xueda.com 版权所有 北京学大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32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0009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00956